小儿的饮食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靠家长有意识地培养,小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主要包括饮食多样化、饮食成分合理搭配、饮食有规律、细嚼慢咽、吃饭专心、避免食用加工包装食品。
饮食多样化即均衡饮食:
l岁以后的宝宝逐渐要和成人一样,必须从食物中得到需要的营养物质,如蛋白质、糖、脂肪、电解质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。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是不同的,各种不同的食物中的营养素,共同满足人体的需要,所以要均衡饮食,避免挑食或偏食,只有提供多样化的饮食,才能获得肌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。
饮食搭配有讲究:
强调饮食搭配,即荤素搭配、色泽搭配、品种搭配等,这其实要求家长在给小儿准备食谱时,还要讲究艺术性,这样增加小趣,更乐于接受进餐,更容易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。
饮食有规律:
在6个月之前的宝宝以吃奶为主,吃奶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加任何限制,即按需喂养,只要宝宝饿了,就给吃奶,白天晚上都是如此。6个月至l岁为饮食规律性的过渡期,在添辅食的过程中,白天进食的时间逐渐形成规律性,夜间喂奶的次数逐渐减少。宝宝l岁以后妈妈就要有意识养成宝宝规律性饮食,让宝宝一天的生活节律尽早贴近常态饮食,即3个正餐(早、中、晚),另外加点心2次。规律性饮食既是健康饮食行为的要求,也对小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有益。
细嚼慢咽:
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嘴里的食物多咀嚼一会儿,然后咽下去,称为细嚼慢咽。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将食物磨碎,是食物的物理消化过程,口腔中的唾液含有许多消耗酶,能够分解食物,让营养成分容易吸收。所以,细嚼慢咽更可以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同时增加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过程,对宝宝来说还可训练牙齿运动和舌头运动的协调能力。细嚼慢咽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,唾液内有溶菌酶,加速口腔血液循环,血液中有免疫力卫兵(即白细胞),可提高口腔的抗病能力。细嚼慢咽还可锻炼面部肌肉,对宝宝的颌面轮廓发育也有益。另外,从小培养宝宝细嚼慢咽,也属于早期文明教养范畴。
吃饭专心:
专心吃饭,就等于在培养宝宝注意力,吃饭就是吃饭。吃饭时不走动,不讲故事,不看书画,不看电视等。
避免食用加工包装食品:
加工包装食品种类繁多,使食品柜台五颜六色,刺激了小儿食欲,深受小儿欢迎,但加工食品不仅会降低营养,而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运用添加剂、食物色素和稳定剂等,后者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。在合成过程中,常引入少量重金属铅、砷、汞等,会导致添加剂、食物色素和稳定剂等物质在体内蓄积过多,直接影响免疫力的功能,同时还会诱发肿瘤、内分泌系统紊乱等。